“立德樹人”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經研究
硅湖職業技術學院晏書紅、屈賽英 主持完成了2021年江蘇省高?!按髮W生勞動教育”“基礎課課程群”專項課題““立德樹人”背景下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經研究“(課題編號:2021JDKT041),課題組主要成員:周珊、李桂紅、郝連春、茍錦毅、喬德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教育主體思想認識、促進教育環節無縫對接、協調教育資源有效整合,深挖課程所蘊含的的思政教育資源,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本課題基于立德樹人背景下從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框架、課程評價體系、線上課程資源庫建設等方面展開研究,探索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實施路徑和實踐經驗。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課題組成員課程思政的意識和素養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踐行者。實施課程思政,教師首先自己要厘清課程思政的目標及著力點,切不可生搬硬套。因而,課題組教師自覺加強學習和自身提高,通過在線培訓、專家講座、與思政教師的溝通交流、有目的的自主學習等多途徑、多方法,努力轉變教學理念,克服以往過度依賴傳統的英語教學路徑和自身的英語學習經驗。與此同時,課題組教師也本著與時俱進的理念,不斷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文化修養,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和學習需求,從實際出發,將課程思政教育落實處,做到課堂育人有的放矢,實現高職英語課程的價值引領、協同育人效果。
二、堅持協同育人,搭建課程思政實施框架
高職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通識基礎課,在承載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也是大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是大學生接觸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授英語課程的過程中,除向學生傳授英語語言知識、培養英語語言能力外,也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面對中西方文化的異同以及價值觀念的差別,指導并引導學生用辯證唯物的觀點分析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價值觀念、責任擔當等的深度學習和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和家國情懷。
在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過程,我們課題組緊抓團隊建設這個關鍵因素,借助第二課堂實踐活動,進行了五個方面的探索:1.從價值引領、精神塑造、情感激發三個方面優化高職英語課程教育教學目標;2.通過挖掘教材中課程思政元素,補充課外思政要點,同時輔以教師言傳身教的思政教學實例,充實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內容;3.通過英語載體,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素養,實現育人目標;4.創建線上線下課程資源庫,實現課前導入,課中講練結合,課后拓展訓練;5.注重課程考核,堅持多維、多元評價,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三、優化課程目標,將思政元素融入英語技能
在課程教學目標中,要增強教育教學的價值引領,優化課程設置,完善教學設計,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理想信念的統一,強化育人指向。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英語教學的人文屬性本身就具有思政內涵,作為與西方思想文化接觸最為頻繁的領域,英語教學也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課題組利用英語教學內容涵蓋領域廣的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高職英語教學包含英語技能提升和思政育人兩個部分,為了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課題組教師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在課程文本資源、直播課堂、視頻、PPT、微課等建設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把育人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教授英語的同時,提高學生職場英語的運用能力,培養良好的崗位職業素養。使高職英語課程真正實現英語語言技能提升與學生品格塑造同向同行,協同并進。
四、依托信息技術,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衍生。這是一種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集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為一體,融合教學風格、教學形式、學習資源及教學評價等多重元素,以指向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養成為目的,從而實現傳統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發展和教學理念的有機融合。同時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習者創設了綜合性的學習環境,集教學單元模塊設計、學習資源上傳、相關知識鏈接、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實施、教學活動發布、學習支持服務于一體,為學生自主在線學習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可以提供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可以提供給師生互動與交流的真實場景,能有效促進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提升。
課題組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依托泛雅學習平臺,革新教學方法與手段,構建了線上線下科內課外混合式育人模式,努力實現全方位育人。
五、建設線上資源庫,拓展英語學習的空間和時間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也促進了在線課程資源庫建設,線上資源結構應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線上資源庫注重數據的動態化與多元化。我們課題組除了充分利用出版社提供的現有資源以及部分慕課資源外,我們教師也針對不同授課對象開發個性化的資源,其中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就是極好的原始資源,這類資源是我們師生共同建構知識的創造過程中產生的,貼近學生群體,容易讓學生產生親近的學習體驗。課后,課題組教師也及時通過相關教學平臺整理教學過程產生的動態資源,進行課后反思,總結教學心得,積累學生學習記錄等形式,匯集這些動態生成的課程資源,并及時更新線上資源庫。線上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相互作用動態形成的資源更加具有親和力與實操性。
六、注重過程考核,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制度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健全教學評價體系是高職英語課程思政順利開展和有效進行的有力保障。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綱要要求各學科制定多元的課程思政評價標準,即在課程評價中融入課程思政評價。
根據綱要精神,課題組構建多元教學評價體系,將課程思政融入過程性考核中,從思想品德、語言能力、職業技能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己藘热葸x擇具有育人內涵的閱讀素材,內容涉及家庭教育、環境保護、社區服務、有效溝通等,這些內容具有一定的價值導向和思政功能??己朔绞讲捎眯纬尚栽u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評價考核線下和線上兩部分。線下主要有小組討論、課堂展示、情景對話、角色扮演、研究報告等。線上主要是學生自主學習行為評價,課題組根據網絡教學平臺客觀數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如對學習資源的訪問次數、在線學習時間、形成性作業完成情況、課程網上教學活動參與情況、發帖質量等進行綜合評分。多元教學評價體系不僅可以全方位、客觀地評價學生,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樹立誠信的品質,保證學生學習行為真實有效的發生,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標。
七、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拓展“課程思政”育人形式
為了將思政育人環節拓展到實踐環節,課題組圍繞愛國、敬業、奉獻等主題,組織主題鮮明的英語課外活動,將知識拓展、能力提升、思想價值引領融為一體。同時也注重以賽促學,開展英語與德育相結合的競賽活動。將英語教學與競賽相結合,對接省英語技能大賽、英語演講、跨文化能力等賽項活動,落實“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機制,踐行德育理念,提高學生英語語言運用技能、職業素養和思想德育內涵。一系列課外活動的舉辦,構建了職場情境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生的語言實踐,提升了他們的語言應用和語言溝通技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有利于促進核心素養的融合發展和綜合提升。
課程思政為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了新機遇、新訴求和新挑戰,課題組將繼續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用心挖掘課程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思政連接點,使得能力的提升、認識的轉變、精神的升華不只停留于課堂教學層面,而更多地走向實踐層面,讓育人的過程更扎實、更落地。